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7:48:44
一、经济转型升级倒逼金融改革 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与经济转型趋势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谓一箭双雕。可以说,对于不同的群体而言,物具有不同的价值,垃圾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对物品不同的使用和处置方式,折射着时代的道德和价值观,这是快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带来的必然结果。
中国现代化的垃圾管理(waste management)系统与安全卫生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于垃圾问题的产生。在政府开始尝试建立现代化的垃圾治理体系之前,垃圾给中国城市带来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但无害化处理是一个技术的概念,它是时代性的、也是局限性的,实际上并不等同于彻底杜绝污染。一种商品或食物的使用价值在被丢弃后旋即宣告结束,它们被迅速清扫、转移、运输,离开人们的生活空间和城市的公开场合。城市化与垃圾围城 导演王久良的纪录片《垃圾围城》鲜明的道出了当前垃圾带给中国城市的治理困境。
而在广州某村,村民把垃圾当作肥料放入菜地,这些垃圾并非纯粹的有机肥,而是包括塑料包装等物的一般生活垃圾。到2012年,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全国的生活垃圾总量已经增加到了2.39亿吨。我前两天看英国地铁150周年纪念,车皮大概每十年换一次,但地铁的洞就是150年,300年的时候那个洞还是300年前挖的,修地铁最贵的就是那个洞,回报是长期的,融资方式是短期的。
后来调整了一次,当时自己实现了一次调整,2007年9月份出了国几条,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时候房地产开始调头,10月份股市开始调头,本来2008、2009想着继续调整2011年回到继续增长,没想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来了,危机来了以后,20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吸取上次的教训得联手救市。但是稍微说说不同的原因,第一次过热2004年到2007年,不是政府刺激出来的,现在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中国政府过去成天刺激经济,咱们客观一点,诸位想想过去宏观调控这个词的含义,在多数人的记忆当中宏观调控就是政府不让干这个、不让投那个,过去政府多数是一直压着的,不让经济太热。明年开始十三五,十三五前期还在应对十一五、十二五以来的过热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实现长期的正常增长,希望不再是过热增长了,7%-8%的正常增长持续一段时间,中国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当时,为什么世界领导人都没有什么异议?1929年的教训是惨痛的教训,是血的教训。
最近几年来,经济比较低迷,大家有些困惑。但是,最近的问题是:银行有了钱了,也不一定往外贷啊,典型的就是危机时候的表现,经济下调期的表现。
那就是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期的情况。刚才说的那些是短期、周期性的因素,周期性的因素现在在发生,长期性的因素也在发生,处理的办法是不同的。韩国1979年左右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又二十年增长,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按这个算,中国二十年的高增长是有可能的。经济研究最怕就是,一锅粥在那儿搅和,永远讨论不清楚,我们把它区分开,有长期的问题、结构性问题、体制问题等等,也有周期性因素。
中国人到韩国去买东西就是买两样,一个衣服、一个化妆品,都是中间技术,它继续在做衣服,把一部分低端的衣服转到中国来了,它继续做中高端的衣服,我们也可以继续做,中间漫长的空间可以发展,不一定非得是高端技术。当时没有宏观经济政策、没有宏观经济学,诸位都学过宏观经济学,那是1936年,大萧条都走了一半多了,一个英国人叫凯恩斯的写了一本书,后来一致公认那本书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罗斯福当选搞新政代表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诞生。它所发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四小龙,韩国是百分之六十几,新加坡和香港已经一百多了,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富的国家,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百分之二十左右,我们只有百分制十三点几。
这个状态当中显示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仍然具有一定潜力,但我们度过这个艰难的调整时期、痛苦的调整时期,还得经历一段时间。2013年中国的IPO只占全部社会融资的1%,加上前面的风投、创投、天使投资、PE不超过3%,这么多年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
互联网一定要发展,而且最好在各行各业。中国经济一超过9%就通货膨胀了,超过10%又是通货膨胀又是资产泡沫,那都不是正常增长,不是过去的旧常态,那是变态,那叫过热增长,我们希望以后不再有了,通货紧缩也不是正常增长,我们把这些去掉,去掉之后,统计上看就和世界上若干个研究小组过去这些年研究的中国潜在增长率结论是一样的,过去二三十年就是7-9之间,有的十年可能是8-9,有的十年可能是7-8,这个可能也会变化。
现在7%或者低一点的增长速度,不是我们的正常增长速度,属于比较低的调整时期的增长速度,对不对? 就是所谓的潜在增长率,本来是这么多,经济过热的时候个高于潜在增长率,那时候有通货膨胀,而在低迷时期,通货紧缩的时期,表明你现在的增长速度低于你的正常速度、低于你的潜在增长力,绿波方法可以计算正常增长,把通货紧缩的年份去掉,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中间没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叫正常增长,我们现在不属于正常增长,我们属于有负差距的状态。因此,当我们恢复正常的时候,中国经济不至于这么低吧。市场行为和规律基本都是一样的,危机来了成灾的时候各种说法,说的越悬乎越好,让政府托底救市。产能过剩,那时候是一次过热的产能过剩,这次两次过热产能过剩,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次可能比上次调整的力度还要大一点。中国的制造业也大有前途。现在还有人批判救市,批判当时的刺激政策。
你说这个教训惨不惨痛?现在还有人批判刺激政策,美国现在还没退出呢,欧洲没退出又加了一把,日本在加码。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中国没有采取硬着陆式的危机调整,我们喜欢软着陆。
在这些长期的问题背后,中国还有巨大潜力,人均GDP只是发达国家很少的一部分,工业化程度说了半天,天天转移人口,还有30%多的劳动力是农民,不是因为他没出来,出来又回去了,这是中国特殊的体制问题导致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不作为不仅是很多地方不给企业、企业家办事了,而是自己的事也不办了,自己的钱也花不出去,如果去年都花出去了也不至于7.4。
但是,软着陆有一个问题,就是调整的时期会比较长。在我看来,确实现在中国经济比较低迷,有点过于低迷,这个过于低迷就是低于正常增长,它的表现就是通货紧缩。
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今后长期来看,五年、十年、二十年不一定就是6%、7%,有些人还说3%、5%,在调整时期说这个话不把调整、不把周期性的因素考虑进去,这是一个错误的分析,现在很多人分析这个因素、那个因素,说了半天,产能过剩这些都是周期性因素,你把它当做长期的趋势来看,这是错误的分析。我们记忆有选择性,喜欢记住自己辉煌的时代、挣钱容易的时代、东西好卖的时代,不记得自己低迷的时代。就是1995年到2002年八年时间属于调整时期,有一段下滑,滑到底部不再下滑了,但仍然没有很大起色,它稳定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或者在低的水平上有点挣扎,还有通货紧缩。我说我们有经济周期,只不过没有负增长,我们的周期幅度可能比你们还大,我们是14.7%和7%之间的将近8%的波动,而你们看不见中国有经济危机是因为中国7%是低谷,你们是负增长才是低谷,叫衰退,我们没有衰退,但是我们是低谷。
东西卖不出去了,连定单都没有了,原来的债都还不起了,谁还借你新钱,借你钱的得加一部分(利息)吧,得风险贴水吧。软着陆另外一个起的作用就是政府喜欢掩着盖着,这些问题不让它破,慢慢在时间的过程当中逐步加以调整,逐步消化一些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调整到什么时候?这条线还没有尾呢,按照上次的情况我们才走了一半,清理问题现在也走了一半,大家得有思想准备,准备什么呢?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年、两年、三年中国经济处在相对比较低迷的状态,处在低谷,调整时期,不一定再往下了,但可能还是比较低的状态。所以,两次过热累加在一起,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
破一点别破太多,市场相对来讲比较平稳,这种方法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倒闭破产、大规模的经济振荡,但是会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比较疲软,调整期比较长,比市场经济国家没有政府的那只手调控着的时间可能比较长。两位数的增长,也不是中国正常增长。
后来MF和世界银行专门派一个研究小组调查你们的统计数据到底怎么回事,结论是中国的GDP会有正负1个点的差额,但是整个体系还是符合国际准则的。再一个积极的方面,经济确实在进行调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很多企业不景气,但是你看到这些企业不景气的时候正在调整。这就是政府应该积极的面对这些风险,积极的化解这些风险,我们的经济就会好一点。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过去这几年压着大家一直觉得有风险的大事,地方融资平台的事,本来可以早点化解风险,因为融资平台的事主要是期限错配所表现出来的融资机制错配,地方融资平台建的都是基础设施。
中国2010年4月份退出了,住房限购政策推出标志着这个政策从刺激政策退出走向紧缩政策,2010年的中期开始清查地方融资平台,2010年的下半年各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从紧了。当时也很痛苦,当时说的问题跟现在说的都一样的,现在我们说的这点事都一样的,产能过剩、债务问题,当时还有银行坏债,也是质疑GDP有没有7%呀。
然后搞出一个十年大萧条,世界GDP减少50%,然后出了极端纳粹,纳粹是国家资本主义,搞出了极端的思潮成了纳粹,纳粹打了一次世界大战,死了几千万人口,1945年经济重新恢复增长,1954年时隔25年之后世界经济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退出之后就会有一些调整,不太一样了。
现在是大浪淘沙的时候了,热潮退了以后大家能看出哪个企业好、哪个企业不好,我们的风投、PE选择企业相对容易一点,反倒准一点。2002年还有通货紧缩,为什么没到2003年呢?2003年有非典,没有非典的话也就上去了,有非典2003年还低一点。
发表评论
留言: